03/08/2010
昆明 西山龙门
昆明 太和宫金殿
昆明鸣凤山金殿 太和宫金殿,又名铜瓦寺,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,俗名鹦鹉山。鸣凤山原名相度山,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,改称鸣凤山,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。 清光绪十六年(1890年)舒藻《重修太和宫碑记》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:“滇南苴兰 (昆明)会垣东关外,距城十五里许,有山鸣凤,又俗名鹦鹉山。前明万历壬寅年(1602年),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,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,右都 督沐公睿,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,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,冶铜为殿,铸供真武祖师金身。名其宫曰‘太和’,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。其 时并建三元、环翠二宫,所供圣神仙佛,各有专司,瞻拜者历历可溯。而其殿宇,概以‘太和宫’统之。其地左挹华山之秀,金马腾辉;右临昆海之滨,碧鸡焕彩, 洵为滇南一胜境也。乡人称之或曰金殿,或曰金顶,任其信口而出耳。”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,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 殿的时间、创始人、冶铜为殿、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,以及鸣凤山的山势。明万历三十年(1602年)道士徐正元“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”,陈用宾会同黔国 公沐昌祚、右都督沐睿、御使刘会,同登鸣凤山巅,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。这与明万历甲辰年(1604年)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《鼎建太和宫 记》是一致的。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,通俗易读。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,不容易读。 舒藻碑文中所说:“其时并建三元、环翠二宫”一段不准确。其实创建太和宫前七年,就已建“环翠宫”。陈用宾撰《环翠宫记》称:“余抚滇之三年,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,其中为阁,祀吕师(吕洞宾), 殿有二,王、陶天君,何、柳二仙并祀阁上。” 陈用宾,福建晋江人,明进士,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以右佥都御使巡抚云南。陈用宾“抚滇之三年”,即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他“命官于鸣凤山 建环翠宫”。万历三十年(1602年)“叩请”陈用宾兴建太和宫金殿的“道士徐正元”,就是环翠宫的道士。 正如陈用宾《鼎建太和宫记》所述:“及抚滇之九年”,即万历三十年(1602年),陈用宾“偕 卜胜东城,相度山原间几一舍许无当者,延伫环望,真气英英,连蜷环翠宫左,扪萝视之,适彩雉从中盘起,玉局宛然,无亦光岳之閟有待欤?” 陈用宾偕沐昌祚、沐睿、刘会等登相度山,卜胜选址,已见山势“连蜷环翠宫左”。这清楚说明,明万历三十年陈用宾为太和宫选址时,已有环翠宫。太和宫金殿、 三元宫于明万历三十年(1602年)动工兴建,“始事竣工,俱以王正之月,甫一载而缮定”。“万历甲辰(1604年)岁春正月吉旦”,陈用宾撰立《鼎建太 和宫记》。 民间传说陈用宾曾在鸣凤山“三遇吕洞宾”,是吕仙引示他鸣凤山是“洞天福地”,所以他“抚滇之三年”即“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”,“其中为阁祀吕师”。环翠宫建成后,陈用宾曾撰楹联: 春梦惯迷人,一品朝衣,误了九寰仙骨,鸡鸣紫陌,马踏红尘,军门向那头跳出? 空山曾约伴,七闽片语,相邀六诏杯茶,剑影横天,笛声吹海,先生从何处飞来! 陈用宾身居云南“军门巡抚”,既迷恋官场“一品朝衣”,又向往道教“九寰仙骨”,矛盾的心情,只有请问“剑影横天,笛声吹海”飞来的吕仙人,他该“向那头跳出”? 陈用宾《建太和宫记》开头有这样一段话:“考玄帝天乙之精,乘玄枵当帝座,迹最著于太和,贞观 而还,代能尊祀。我成祖文皇帝穆有遐思,式廓其制,千古让隆焉……”说是真武玄帝系“天乙之精,乘玄枵当帝座”,真武神迹,太和山(即武当山)最著名。从 唐贞观年间以来,世代尊祀。明成祖朱棣崇信真武,敕令大修武当山,千古隆重奉祀真武。武当山有“真武神,永乐像”的传说,以后天下真武宫都按这“永乐像” 塑真武。 明崇祯十年(1637年)金殿移到宾川鸡足山,史志碑记所载是一致的。明崇祯十年(1637年)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。天柱峰为此又称“金顶”。鸡足山铜殿毁于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“扫四旧”期间。张凤翮移铜殿时,太和宫铜殿的基座、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,保存至今。 清康熙年间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,“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”(250吨)。1980年清洗铜殿烟 尘污垢时,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,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,我爬上去看是“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”。铭 文证实清康熙九年(1670年)吴三桂修葺太和宫,重建真武铜殿,铜铸神像,竖“铜幡竿十余丈,亭亭特立”。康熙十年(1671年)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。 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(1673年)举兵反清,故方志碑记只称“清康熙九年重铸”,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。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,铸了一口“七星宝剑”悬挂在铜殿内,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“慧剑高悬,常伏魔而制怪”。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,重12斤(6公斤)留在太和宫,以炫耀其武威。 铜殿正面,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(1694年)云贵总督王继文书悬“南无无量寿佛”铜匾。“无量 寿佛”即“阿弥陀佛”,不少人感到疑惑,一代名儒的云贵总督,为什么在真武道宫挂佛教匾?武当山记载,永乐十四(1416年)武当天柱峰顶建真武铜殿时, 峰巅咫尺地盘上已有佛教无量寿佛殿,佛道互不相让。得知建铜殿是圣上旨意,佛家折中,“让地不让佛”,真武殿上挂“无量寿佛”匾,朝拜真武同时,也颂“南 无无量寿佛”。鸣凤山太和宫仿武当山中峰兴建,王继文依据武当山典故悬匾。 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《重修二天门碑记》记载了清代昆明两次地震的情况:“乾隆年间, 滇省地震,星旗救劫,厥有灵徵”。这次地震影响不大。道光“十三年(1833年)七月二十三日,滇地大震,复得殿宇牌坊,客座茶房,震摇摧坏。”太和宫更 大的劫难是咸丰年间,太和宫毁于兵燹,三元宫化为灰烬。每一次损坏后,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修缮。其中,光绪十六年(1890年)至光绪三十一年(1905 年)前后十五年间,太和宫住持李明清劝募“缙绅王炽、余安转禀督办云南矿物、前巡抚唐公炯,倡铸铜一万斤,并遍约同人,量力捐助。铸造亭子、侍座神像、格 扇瓦片,并重修山门、牌坊、殿宇,众作新之。” 太和宫金殿于1950年军事接管,定为“昆明市金殿名胜区”。先后隶属文教局、建设局、文化 局、园林局管理。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“扫四旧”期间,各殿泥塑神像被破坏,殿宇坍塌,荒烟蔓草。1968年又将太和宫划属昆明力车胎厂作宿 舍,1970年由昆明市城建局收回。 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逐年修复古建筑,重建雷神殿、老君殿、三丰殿,翻修三座天门、棂星门,新建长廊亭台,局部维修明代城墙。1983年兴建山巅钟楼,保护原昆明城宣化楼之明代永乐大钟。 1983年至1991年,在鸣凤山东面、南面新征土地273亩,兴建占地500亩规模的“昆明 园林植物园”。园林植物园分为十二个专类花卉园区茶花园、温室花卉区、杜鹃园、水景园、木兰园、蔷薇园、竹类植物园、裸籽植物区、珍稀濒危植物区、造园示 范区、鹦鹉园(盆景区)和雪松草坪园。省、市政府先后投资达800余万元。 为迎接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,1997 年至1999年,市政府先后在鸣凤山金殿投资2000万元,全面维修太和宫古建筑群,整修钟楼,开辟钟楼旅游服务区,兴建大型观赏温室,新建杜鹃精品园, 开发兰圃和蕨类植物园,重建秋园餐厅,改造旅游招待所,重建园内旅游厕所。在金殿自筹资金兴建“中国金殿博览苑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开发金殿青铜文化旅游景 点……这次整治修建,为太和宫金殿创建四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和兴建。金殿名胜区1999年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。
16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5 14 12 15 11 05 14 08 09 07 10 13 03 04 06 16 02 01昆明城西10余公里,有山突起滇池之上,北起碧鸡关,中经华亭、太华、罗汉诸峰,直达南面的观音山,磅礴蜿蜒数十里。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,见者不识,呼为碧鸡,故唐代称为碧鸡山。又因形状像卧佛,也叫卧佛山。元明以来,又称太华山。因其在城西,人们惯称之为西山, 西山森林茂密,花草繁盛,清幽秀美,景致极佳,在古代就有“滇中第一佳境”之誉。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,海拔1900米至2350米。从昆明远处眺望,西 山犹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,其脸、胸、腹、腿,以至下垂入水的头发,都清晰分明,且显得丰姿绰约,妩媚动人,所以又叫“睡美人”。民间传说,远古时一位 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,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。后来,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,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。公主悲痛欲绝,痛哭不止,泪水汇作了滇池,她也 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。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, 景点较多。从古至今,很多名人墨客都为之惊叹:“睡佛云中逸,滇池海样宽”、“千崖万壑争雄秀,却无一处自平庸”。要是赶上“三月三,耍西山”的传统盛 会,从早到晚,都可观赏到唱民歌、对调子、奏三弦、欢起舞的情景。 西山东临滇池面,是一条长约数公里的大断层。在此断层南侧,修筑了一条石刻通道,石道都是用人力从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钻打出来的。石道途中有隧道,呈螺旋宛转,高约与人等。石洞若窗,下临万丈深渊,惊心动魄。站其之上,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。山顶有座“魁星阁”。途中有著名的“凤凰衔书”。因道中“达天阁”石坊上题有“龙门”二字,人们故称此为——龙门 。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,北起三清阁,南至达天阁,是云南最大、最精美的道教石窟。“龙门胜景 ”以“奇、绝、险、幽”为特色,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,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,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。故有“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,不到龙门 只是白跑一趟西山”之说。据说,龙门是杨汝兰、杨际泰父子组织70多户石工,花了22年才完成的,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。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,上书 “龙门”二字,并刻有“元宝”,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,吉祥如意,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。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,站在月台眺望,人见上迎天 风,下临绝壁,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,云蒸霞蔚。湖面白帆点点,鸥飞燕舞。远处青山如 黛,白云悠悠,绿树白房,平畴沃野如诗如画,令人飘飘欲仙。转身回顾石室,正门顶端刻有“达天阁”三字,两边侧门顶刻有“名山”“石室” "天临海镜”字样,中柱题有联云: 举步维艰,要把脚跟站稳; 置身霄汉,更宜心境放平。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,正中雕魁星,是道教尊为主宰文章之神,又叫文曲星;北雕文昌帝君,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神;南雕关圣帝君(关 羽), 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。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,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,仙鹤双飞。一株蟠桃碧叶红果,栩栩如生。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 细刻而成的,构思奇巧,工艺精湛,令人叹为观止。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安上去的。相传, 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,婚姻不幸,后来参加凿龙门,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,在最后刻魁星手中的朱笔时,不慎将笔尖凿断,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术品 留下了缺憾。他伤心至极,纵身跳下龙门。他献身艺术的动人故事,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,为后代所传颂。 1984年、昆明市有关部门又开凿了龙门迂回栈道,把游路修上了小石林,并在山上修建了迎羲亭等供人小憩赏景,不仅解决了交通拥挤的问题, 又为游人开辟了一个清新优美,非常迷人的好去处。
Association PAN-YU en France
Association PAN-YU en France
欢迎来到我的网站 !
Français/法文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
法国番禺富善社 网站
法国番禺富善社
方显秋 先生
首页 景点介绍 2009年8月 景点介绍 2010年8月 景点介绍 Médias 摄影/视频 照片 特殊照片 2006/2007/2008 团体照片 其他画像 个人画像 风景图片 2009 照片 2010年 巴黎十三区游行 2010年 云南 +韩国 视频 视频 2007 视频 2008 独家视频 视频 2010 存档 旅游计划 08/2009 08/2008 08/2010 2010年 理监事成员名单 06/2010 11/2010 敬老联欢 01/2011 兔年迎春接福联欢暨富善社十六周年社庆 联系我们